Article| Image
English
  • 中文
中文
Directory Of Year 2020, Issue 6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20206 » 从多点开花到健康重启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从多点开花到健康重启

Year:2020 Issue:6

Column: 封面故事

Author: 撰文/张高原 翟崑

Release Date:2020-06-01

Page: 21-23

Full Text:  

中国与东盟在民生领域合作广泛,其中澜湄国家合作成为亮点。在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盟要以打造健康“一带一路”为旗帜,进一步推动双方高质量民生合作。

中国-东盟“一带一路”民生合作多点开花

东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伙伴。惠民生是贯穿中国与东盟国家“一带一路”合作的一条主线,双方秉持“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聚焦民生领域,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不断夯实民心相通的基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援建或承建项目已经或者将给当地民众带来实惠。中老铁路建设将使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中泰铁路将是泰国第一条标准轨高速铁路;中国承建的雅万高铁将成为东南亚地区第一条高铁,连接印尼经济中心雅加达和文化中心万隆,造福雅加达和万隆两地及沿线民众。中国帮助缅甸、老挝、越南等加强电力输送基础设施建设,承揽电站、大坝等多项工程项目,建设跨境输电设施,实施“云电外送”;帮助柬埔寨建成了国内最大的桑河二级水电站,缓解当地用电压力问题。“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在东盟国家落地,不仅为当地民众提供就业机会、改善民众生活条件,也提升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活力。

推动农业减贫。农业是东南亚地区主要的产业,但农业不发达和农村人口贫困制约着东南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可传播到东盟国家,助力其贫困问题解决。在“东亚减贫倡议”指导和中国-东盟、澜湄合作等多边机制推动下,中国根据东盟国家农业减贫需求,加强农业交流合作,因地制宜,推广减贫经验。中国利用“中国-东盟减贫论坛”等平台开展减贫领域交流合作,向东盟国家及时分享中国减贫经验。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境外农业合作园和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已建成中缅“双高”优质甘蔗基地科技示范园、中老南塔农业科技示范园、中老乌多姆赛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柬热带生态农业合作示范区等。中国积极开展优质农作物试验示范、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促进了东盟国家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农产品交易,拉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此外,中国派遣农业技术专家前往东盟国家进行先进且适用的农作物种植和农作物病虫防治等技术指导,举办培训班帮助培训来自东盟国家的农业技术人员和扶贫人才。中国还与缅甸、老挝开展替代种植合作,从源头上帮助缅北和老北地区铲除罂粟种植和毒品危害,为改善当地民生和民众脱贫作出积极贡献。

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医疗卫生关乎民众的生命健康,是重要的民生领域。中国积极支持和帮助东盟国家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疾病防控水平,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与东盟共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助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东盟卫生部长会议”“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等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机制不断推进,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共同开展艾滋病、疟疾、登革热、流感等疾病联防联控,中国医疗队多次赴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开展“光明行”“爱心行”公益活动,与东盟接壤的中国沿边州市多次向相邻的老挝、越南援助医疗设备、派遣医疗队进行义诊,为缅甸、老挝、越南边境地区开通“绿色通道”和“阳光急诊通道”,为危机重症患者、重伤患者提供就医便利。

提高教育水平。教育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各国民生合作的重要方面。中国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帮助东盟国家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学水平。中国云南德宏州援助缅甸木姐中学修缮、援建木姐第五小学教学楼。中国向东盟国家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用汉语点亮教育合作之路。国家汉办于2001启动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于2003年向泰国和菲律宾派遣了首批志愿者。至2019年已向泰国派遣教师志愿者17000余人次。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各地方侨办也举办东盟国家华文教育师资培训班。国侨办多次举办“东南亚华文教师研修班”“海外优秀华文教师研习班”等。地方侨办如云南河口2019年培训了50名来自越南老街省中小学、汉语中心和河内中小学的华文教师。中国政府设立了中国-东盟奖学金、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云南、广西等中国地方政府为来华东盟留学生设立了省级政府奖学金,一些高校也设立专项奖学金,如中山大学设立了“东盟本科留学生奖学金”。目前为止,中国在东盟国家设立了40所孔子学院和18个孔子学堂,为东盟各国民众学习汉语及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互鉴搭建平台。中国-东盟教育周至今已举办12届,教育周通过开展中国-东盟青年交流活动、学生技能大赛等方式推动双方教育合作。

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组织推进的“澜湄可持续愿景与青年志愿者行动”项目是澜湄合作民生领域的一次创新实践。此次志愿活动立足于东盟国家教育需求,到老挝(万象)、泰国(信武里、华欣)、柬埔寨(三隆)三国四地开展了共48天的志愿服务。教育志愿活动主要以当地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学生为帮扶对象。北京大学志愿者团队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以英文为主要交流语言,以当地教科书内容与课外知识、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支教活动。澜湄青年志愿活动立志打造澜湄青年交流品牌,为澜湄地区提供中国爱心、北大智识、社会公益三大公共产品。

高质量民生合作健康重启

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保障国际物流畅通,严把防疫物资出口质量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东南亚地区带来的挑战,中国及时施以援手,向柬埔寨、老挝、泰国、菲律宾、缅甸、印尼等国提供了抗疫物资,向柬埔寨、老挝、缅甸、菲律宾等国派出医疗专家组帮助各国抗击疫情。中国与东盟各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彰显了大国担当和责任。在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健康发展成为现实的需求。中国与东盟可在“一带一路”健康重启之中,通过加强民生领域政策对接、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大力推进澜湄数字经济走廊建设等,推进高质量民生合作。

加强民生领域政策对接。中国与东盟先后通过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16-2020)》《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以及《中国-东盟智慧城市合作倡议领导人声明》等重要规划文件,对包括民生领域在内的重点领域合作进行了整体规划,实现政策对接。在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盟可进一步落实民生合作的政策对接,明确东盟各国民生需求,并通过机制平台建设促进民生领域问题交流和民生领域政策对话,出台重启“一带一路”民生合作的相关文件和行动规划,指导双方共建健康“一带一路”朝着可持续、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中国企业与柬埔寨NGO联合开发对柬埔寨未成年女性的培训计划。(Diinsider公司供图)

中国企业与柬埔寨NGO联合开发对柬埔寨未成年女性的培训计划。(Diinsider公司供图)

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各级政府是推动双方民生合作的主体,一方面要充分加强中央政府间的合作,通过签订协议、制定规划的形式,为疫情之后重启民生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并推动高质量民生项目落地开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级地方政府的作用,继续推进国际友好城市在民生领域的互动,适时恢复和推动边境友好乡镇和友好村寨之间民生领域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地方政府可在已有的合作机制框架下,如云南-老挝北部合作机制、滇越五省市经济协商机制、云南-泰国北部合作机制、滇缅合作论坛、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合作机制等,对此次疫情对地方政府民生合作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将健康为主题的民生合作纳入合作范围。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跨国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充分利用多样的融资渠道为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提供融资支持,以应对后疫情时代重启民生合作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大力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利用力量多元、影响广泛、贴近民众等优势开展民生领域的合作。可将北京大学“澜湄可持续愿景与青年志愿者行动”成功的经验在全国高校推广,结合实际开展此类活动,以走促亲,以亲连心,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也可开展专业性志愿活动,发挥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优势,走专走深,满足不同需求。尤其是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可以结合后疫情时代民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聚焦民众健康问题,在东盟国家开展志愿活动,继续推动民生领域青年志愿活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动澜湄数字经济走廊建设。在习主席提出“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的背景下,可进一步推进“澜湄数字经济走廊”构想。该构想是以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化的网络基础设施为支撑,以发展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以澜湄机制为平台,以区域内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为动力,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经济发展带。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盟重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需要创新模式。澜湄数字经济走廊建设符合澜湄国家发展实际,可以成为“一带一路”下澜湄区域各国持续推进民生改善的一条重要路径,具有带动意义和示范效应。

(张高原: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翟崑: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