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mage
English
  • 中文
中文
Directory Of Year 2020, Issue 6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20206 » 人道、人情和人心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人道、人情和人心

Year:2020 Issue:6

Column: 封面故事

Author: 撰文/范伊伊

Release Date:2020-06-01

Page: 14-17

Full Text:  

帮助非洲提高妇幼健康水平,是中非医疗合作的重点工作之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供图)

帮助非洲提高妇幼健康水平,是中非医疗合作的重点工作之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供图)

民生连着民心,“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与民生建设息息相关。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事实证明,通过民生援外等具体实践,“一带一路”社会民生效应不断放大,合作机制持续创新。中国国内民生工作经验、理念与方案经由“一带一路”走向国际,辐射范围愈发广泛,影响愈发深远,助力“一带一路”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民生援外放大“一带一路”社会民生影响

中国对外援助有70年历史,民生历来是其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主导实施民生援助项目近千个,实实在在地为沿线各国改善社会民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涉及健康、教育、居住条件和社会福利等民生改善工作的多个领域。

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指标,健康是各国民生建设的首要关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健康水平不均、医疗卫生体系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传染病监测响应体系较为脆弱,加之受贫困、极端气候和武装冲突等因素叠加影响,各类新发再发传染病的爆发形势日益严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直接威胁各国人民的生活生计。中国在稳住国内疫情形势后,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开始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提供对外抗疫援助,包括提供测试剂、医用防护服和口罩等紧缺的医疗物资,派遣医疗专家开展防控经验交流、提供诊疗建议。截至4月12日,中国已向13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覆盖绝大多数疫情严重的国家,特别是一些公共卫生体系和防疫能力较为薄弱的国家。中国还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筹资呼吁,分别于3月8日和4月23日向其提供2000万和3000万美元捐款,用于增强有关国家防疫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指定用途。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紧急人道主义行动。

中国志愿者教孩子们学习英语和中文。(作者供图)

中国志愿者教孩子们学习英语和中文。(作者供图)

教育之于发展的重要性已是“一带一路”各国共识。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实现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并为所有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为此,中国通过援建成套项目、提供物资和技术援助,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中非友好小学”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对外援助的主打品牌。高等教育方面,近年来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如肯尼亚肯雅塔大学国际语言文化中心、阿富汗喀布尔大学中文教学楼、马里巴马科大学、瓦努阿图南太大学埃马路斯分校等,还通过技术合作、来华留学奖学金等“软援助”方式,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医疗卫生、农业和环境生态保护等专业领域的高等人才。

居住条件改善涉及能源、供水、住房、家用设施等诸多方面。中国通过能源扶贫,向巴基斯坦、缅甸、萨摩亚等“一带一路”国家援助太阳能设备、清洁炉灶、户用沼气设施等,帮助农村地区人口用上安全、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水和水环境卫生也是援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已为哥斯达黎加、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国提供打井供水、水库升级改造、水泵站等技术和物资援助,助力提高居民饮用水安全,改善水质和水环境卫生。除了基本居住条件改善外,中国还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丰富文化生活,改善文娱活动条件,包括援建体育馆、活动中心等文体设施,支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等。

社会福利涉及紧急救灾、难民救助、妇幼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帮扶等领域。为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自然灾害,中国通过对外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在尼泊尔特大地震、巴基斯坦洪灾、南部非洲“伊代”飓风等自然灾害爆发的第一时刻,向受灾国派出救援队、医疗队,提供紧急现汇或物资援助等。中国还本着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各种渠道为难民及流离失所人群提供人道主义救助。例如通过双边渠道向流落到土耳其、黎巴嫩、约旦等国的叙利亚难民提供救助,通过国际组织向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境内难民和流离失所者提供医疗卫生、生活物资、慈善午餐、临时住所、水处理等人道主义及发展援助。

创新民生合作机制

民生援外助力“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让合作成效看得见、摸得着、促发展、惠民生。民生援助四大领域多点开花,取得的社会民生效应成果显著。同时,民生合作的管理和工作机制也不断创新突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来,中国在资金机制、统筹管理机制和伙伴关系机制方面也进行了多种尝试与探索。

一是对接发展筹资理念,丰富完善“一带一路”社会民生建设的资金机制。例如2015年,中国宣布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并于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增资10亿美元。这是第一笔专注用于国际民生合作的专项援助资金。再如专门用于特定地区民生合作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专项基金,以及专注特定领域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前者于2018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宣布设立,5年提供3亿美元,以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个优先合作为方向,用于中国、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以及越南六国提出的中小型民生合作项目。后者为2015年9月宣布设立并于2016年正式启动,支持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开展低碳示范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应对气候变化培训等方式的合作项目,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气候适应型农业、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二是跨部门的统筹协调不断加强,民生合作提质增效。“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皆为民生工作的内容,涉及范围宽、专业性强。在“一带一路”相关工作机制下,卫健委、教育部、农业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务院扶贫办等各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发起或参与“一带一路”国际民生合作项目。例如2016年成立的对外人道主义紧急援助部际工作机制,吸纳了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民政部、卫健委、地震局、民航局、中国红十字会等众多成员单位,在应对国际人道主义危机时,发挥成员单位专业优势,统一规划、分工配合,致力于提高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效率与质量。2018年组建成立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作为中国对外援的专门管理机构,更是承担统筹协调、推进援外方式改革的重要职能。

三是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形成民生合作伙伴关系网络。随着“一带一路”民生合作不断深入,中国的企业、慈善机构、民间组织、科研机构等纷纷走向一线,以出资方、管理者、志愿者、技术专家等多种身份,参与到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减贫、生态环保、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工作中。除了成就“援外医疗队”“光明行”等经典品牌外,中国青年继承发扬前辈的吃苦耐劳精神,积极投身“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事业。

立足国内民生工作经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人类发展的长远视角,中国秉持造福各国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惠及人民、造福民生。中国的发展经验又恰恰证明,民生改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有其客观规律。

首先,“一带一路”相关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诉求不同,社会民生合作所需要解决的重点内容不同,需要做到因地制宜,紧密联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将中国国内民生改善的丰富经验进行适用性调试,建立“造血”机制。

第二,国内民生改善工作强调不能开空头支票,否则会失信于民。民生国际合作同理,不做过高的承诺、不追求一蹴而就。因此,坚持重信守诺、量力而行的原则格外重要。要求实事求是判断国内的资源供给能力,通过放大示范效应,关注“雪中送炭”的问题,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关键的地方,杜绝铺张浪费。

最后,要积极回应日益发展和多元的民生需要,但不能盲目满足过高的民生诉求。开展“一带一路”民生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希望通过合作,让世界了解中国开展民生改善的工作方式,尤其是体会中国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对普通百姓生存与发展的迫切关注,从而让“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政府提升社会经济治理能力,造福本国人民。

(范伊伊: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泰国孩子在中国志愿者指导下认真练习书法。(作者供图)

泰国孩子在中国志愿者指导下认真练习书法。(作者供图)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