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mage
English
  • 中文
中文
Directory Of Year 2020, Issue 5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20205 » 全球治理4.0,拯救全球化休克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全球治理4.0,拯救全球化休克

Year:2020 Issue:5

Column: 智库谈

Author: 撰文/王文

Release Date:2020-05-01

Page: 43-47

Full Text: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正在引发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循环“暂停”,堪比医学上因血液循环锐减造成的“休克”现象,世界史上罕见的“全球化休克季”来了。接下来将面临什么情况?还能不能“抢救”一下?

全球化已休克,三大症状很“致命”

目前看来,疫情本身的“杀伤力”并没有严重到对人类社会来说很“致命”。但是,疫情造成了“衍生灾害”,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暂停”,以及航运、海运、陆运的迟滞。对下一步全球发展而言,严重性绝对不可小觑。

首先,跨境人口流动锐减,全球化出现“失血过多”症状。3月中旬,美国发布欧洲旅行禁令,全面中断欧洲赴美的人流,导致全球最繁忙的航空线路中止。2月以来,原本月均超过1000万出入境的中国人流下降了90%,65%出入中国的航班停运。据估计,2020年第一季度跨境人口流动至少同比下降40%以上。“地球村”概念倡导者麦克卢汉指出,科技带来“人的延伸”,造成“地球变小”的效果。人,如同全球化的“血液”。一旦“血液”受阻,全球化将会出现“病危”信号。从预期看,下一步的形势发展不容乐观。有美国著名传染病学家预计,一年内新冠疫情可能导致全球40%-70%人口被感染,而美国感染者可能将达9600万人。德国总理默克尔说,预计将有约60%-70%的德国人感染新冠病毒,相当于5300万人口。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公开宣布,法国进入战争状态。意大利已“封国”。全球化休克的“失血”还会继续。

其次,跨国货物往来骤降,全球化出现“缺氧头晕”症状。根据世贸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贸易趋势实时测量读数为95.5,远低于基准点100,进出口跨境贸易同比负增长约10%。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连续多日创新低,全球海运业险遭“灭顶之灾”。有机构评估,2020年全球GDP增长将跌至2.5%。若到夏季,疫情仍在各国蔓延,经济下挫可能更低,这将是过去40年除爆发国际金融危机的2009年之外全球经济增长最低的年份。目前,全球3/4国家已出现感染者。《财富》1000强企业中有94%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的遭遇。美国前副国务卿坎贝尔已警告,新冠肺炎疫情可能继“911事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导致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的“第三次危机”。对于全球更多人而言,则担心经过数十年形成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是否会遭遇像生命休克般的停摆?很明显,物流的中断,将导致救治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出现问题,疫情信息难以公开则将带来更难逆转的病毒扩散风险。

最后,恐慌情绪全球陡增,全球化出现“失魂落魄”症状。全球恐慌指数陡增,接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水平。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剧烈回落至35.7%,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恐慌情绪在金融市场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美欧股市剧烈震荡,仅2月中旬暴跌至3月16日,至少蒸发13万亿美元。疫情引起的恐慌情绪已使大批资金纷纷涌入国债等比较安全的资产避险,导致大部分主要经济体的国债收益率大幅度走低。美国的10年债收益率一度降至0.5%。更糟糕的是,多边主义中断,“逆全球化”势力高涨,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势力借疫情加速,与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进行经济切割。诸多国际组织如WTO、世界银行等发挥不了作用,国际规则将被践踏,强权政治将崛起。

将1930年大萧条视为当下的基本参照

国内外舆论关于对疫情造成的国际经济金融影响,出现了以疫期时间长短为基本参照系的分歧。乐观者认为,这只是暂时的流动性危机,美股下降是市盈率泡沫与十年扩张期结束的必然反映;悲观者则认为,可能在进入国际经济衰退,只是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状况还尚远。两类观点都有充足的数据支撑,但都不足以预测更糟的未来。从研究参照系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恐怕越来越不能作为综合比较的参照坐标,应改为1930年大萧条为基本参照。

1929年10月底,美股大跌,数十万家企业与银行破产,失业人口超过800万,导致了迄今为止人类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此前长达约十年的美国“柯立芝繁荣”一去不返。记录美国历史的名著《光荣与梦想》中曾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来描述当时的美国民生状况。大萧条波及世界,直接导致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意大利、日本的上台,进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类百年浩劫。

从西方世界在疫情面前暴露出的社会与经济“风险敞口”来看,或许,比1929-1933年“大萧条”更严峻的局势正在到来。因为疫情在中国基本进入到可控阶段,但国际上仍呈上升阶段,美国、欧洲多国还没到爆发高峰。笔者总结了8家权威国际医学研究机构,最乐观的预估是,2020年夏天才有可能出现疫苗,有些则认为疫情将随着季节变化在南北半球交替传播,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是基本科学规律。由此看来,这场战疫的长期性、复杂性、全球性不容低估,许多严峻挑战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所没有的。

对美国政策而言,采取的手段比2008年时更激进。零利率、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资产负债表扩张到5万亿美元以上,对3月上中旬股市而言仍如“挑雪填井”。美联储正规的“子弹”已快打光。接下来,负利率、更大量化宽松等极端政策的出台,恐怕是高概率的事件。“大水漫灌”,股市继续下挫,资产价格面临崩塌,全球金融风暴进一步演进。加之欧洲一些国家“佛系”抗疫,以“群体免疫”为由,惜“钱”不救“命”,整个西方恐怕都将面临政治体系和文明体系的大危机。

对国际合作而言,最严峻的挑战莫过于国际合作的意愿与团结度远不如2008年。2008年9月17日雷曼兄弟破产后仅59天即召开了G20领导人峰会。而如今中国抗疫从客观上为世界抢下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美国才刚开始重视疫情,对中国还心生龃龉。3月16日,特朗普发推特首次用“中国病毒”一词,美国副总统彭斯、国务卿蓬佩奥此前多次攻击中国体制与抗疫方式,向中国转移美国民愤。联想起美国媒体界、智库界数周来的言论,一场“甩锅中国论”正在美国升腾。中美博弈没有因为疫情蔓延而出现立即的缓和,反而再起销烟。这为疫情下的全球经济金融形势走向再蒙阴影。

长期的全球化休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人流停摆的影响将会远超过卫生、经济、金融等领域,可能会波及地缘政治、军事、国际关系等立体化的全球领域。这并非杞人忧天,15世纪欧洲黑死病、1918年西班牙流感都带来沉重的全球后果。如果那样,人类面临的将不仅仅是一场瘟疫,而可能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挑战。这无疑是人类发展的又一次大悲剧。

环顾全球,中国是全球防疫最成功的国家,经济金融形势相对较好,但正如中国战“疫”正从国内战场转移至防范输入转移,经济金融发展也需要防止各类风险的倒灌。

中国引领全球治理4.0,唤醒休克的全球化

借用中国学者邵宇、秦培景在《全球化4.0:中国如何重回世界之巅》一书的说法,笔者认为,当下需要中国重燃G20杭州峰会时的激情,引领全球治理4.0的转型升级。

全球化1.0属于大航海时代,当时的全球治理受限于西欧列强的初起,争霸硝烟味极浓。全球化2.0以英国殖民体系为主流,海洋争霸,列强根据殖民地割据势力范围,全球治理仅在殖民地体系之内实现;全球化3.0由美国牵头,二战后建立的一系列国际贸易、金融与经济规则一度行之有效,但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退出”,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全球盛行,全球治理3.0日益没落。这也是导致当下抗疫合作多数国家都各自为政的重要原因。

诚如著名学者娜奥米•克莱恩在其名著《休克主义》中所说,“休克主义者往往倾向于认为,只有大断裂,才能创造他们渴望的巨大而干净的画布。”全球化休克,正是全球化重塑的机会。新的全球化,正是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重大时机。从这个角度看,2016年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上,中国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在疫期的全球合作仍有意义。几年来,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显得伟大与符合时代潮流。

对此,笔者与所在机构的同事们提出如下十条务实的策略:

第一,要全力打好疫情的国际舆论战。针对西方媒体试图把“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病毒”及新兴的“甩锅中国论”的情况,建议在外宣媒体上多提湖北、“武汉”字样,减少“中国”的频次,将疫情重点区域与国内的其他地区分开。在国际舆论交锋中,充分发挥智库、学者等专业意见提供者的作用,有针对性、有理有节地进行回应和驳斥。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可借外嘴说话。类似工作还可以多做,进而形成国内外强大统一的舆论氛围。

第二,可对外适当“示弱”,以获得同情为情感反应目标。传染病是人类共同灾难,中国为抗疫等同于为人类做出巨大牺牲。建议可通过双边、多边场合,多讲中国医务人员“逆行”、1100万人的大城市封闭、10亿人以上居家1个月等感人故事,并对部分国家、企业坦诚中国渴求帮助等信息,以引起受众的同情心理。

第三,依托文化同源性,在疫情防治上反向强化东亚一体化。“疫情是一时的,友情是长久的”。特殊时期,通过共享疫情数据、对外发声支援、物资赠捐、经验分享等,全力支持文化同源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的疫情防疫工作。支持东亚峰会、中日韩峰会等重大区域会议中加增“文化交流”等议题。应该在2019年底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各项成果落实,为下一次领导人峰会做准备,三国自贸区谈判不应该放松。全力支持东京奥运圆满召开,将对中日关系加速改善起到奇效。

第四,建立公开透明的国际援助和国际反馈机制。印尼海啸、海地大地震、非洲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和人民都给予受灾国无私的帮助与支援;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新冠肺炎,世界各国纷纷伸来援助之手。这样的相互支持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国应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援助和反馈机制,及时向社会包括境外团体和个人公布捐助资金和物品的信息,消除捐献人的疑虑,激发社会更多的资源和力量。这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有之意。

第五,建立全球防疫信息交换网和疫情风险评级机制。与中国严厉的防控措施不同,不少国家采取了相对放任的态度,部分地区的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同时,必须意识到当前缺乏疫情信息共享机制,疫情随着人员往来正在全球急速扩散,对更多国家、尤其是医疗条件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重大潜在风险。中国在本次疫情防控中迅速建立了信息通报机制和发布系统,为稳定社会人心、阻止病毒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借鉴各国以往尤其是发达国家在疫情防治中的经验,以大数据为手段,迅速建立国家间信息共享机制,与各国分享当前疫情发展状况、防疫经验以及重大发现,不仅能有效预防、监控和控制疫情的国际蔓延,还可更有效地压减国际谣言的传播空间,并减弱由此对经济金融的冲击。

第六,在全球倡导“生命无价”的新人权观。这次疫情对全球的冲击是全面的,各国的不同反应实际上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国家治理体系。美国等西方国家之所以采取“裸奔”的方式,特朗普也多次表达了对疫情带来伤亡的漠视,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的商业本性,注重利益而不注重正义。疫情传播没有国界、阶级和种族之分,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人已经开始认识到,单纯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最终有可能带给人类更大灾难。因此,我们要倡导、倡议“生命无价”的价值观、人权观。生存是基本人权,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珍视,这也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同时,我们不仅会尊重人的生命,也要尊重大自然中一切生命,各国要团结起来保护环境,加快落实《巴黎协定》,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我国2020年10月份在昆明召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的机会,建议各国联合建立生物保护大数据系统,倡导健康饮食、天人合一等观念。

第七,力保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领衔地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领衔地位经过了40多年的艰辛努力。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必须全力帮扶企业做好生产经营,尤其是支持涉及到进出口的企业运营。“六稳”工作中,稳外贸显得更为重要,要积极帮助企业从物流、人员、资金等方面减少疫情影响程度,按规定履行贸易合同,绝对不能因这次疫情,让中国企业与全球产业链之间产生“脱钩”趋势,那将使中美经贸摩擦的冲击更大。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相对充裕,切实降低企业的融资难度和成本。

第八,以人民币重塑全球资源市场体系,可开发人民币天然气ETF。根据公开资料分析,中国的多种金融衍生品陆续向国际投资者开放,如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等。市场处于稳定的发展之中,相应金融产品的功能也正在发挥应有的效果。原油期货上市一年多来,境外交易者积极参与,境外投资者交易和持仓占比分别达到10%和16%。根据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统计,其日成交量已超过迪拜原油期货合约,成为亚洲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原油期货合约,仅次于纽约和伦敦两大老牌基准市场的交易量,其国际影响力以及定价能力都得到了认可。因此,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发展迎来全新机遇。可以着手布局推出更多的金融衍生品工具以利于风险管理的需要。

第九,加大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力度。我国要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相对充裕,切实降低企业的融资难度和成本。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步入负利率行列,加上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也更加明显,尤其对人民币使用程度高的周边国家来说,因此,央行不仅要加大跟其它国家的货币政策协调力度,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更好的条件。与此同时,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的务实合作。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也在很紧张的关注疫情发展趋势。我国金融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大大提高,在维持国家金融稳定的过程中,我国应与周边加强区域金融监管合作,如与东盟国家的金融监管部门签署货币合作协议维护汇率稳定,与日本、韩国的银行业合作加强区域银行业监管,积极推动中日韩金融监管者高层会议的举办等。促进区域金融稳定,加强输入性风险的防范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重塑,防止别国利用这次疫情对我国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统筹利用好国家司法、贸易、会计、金融等领域资源,做好大数据时代金融数据安全防范工作,对滥用“长臂管辖”权的行为予以坚决回击。

第十,积极筹备召开新冠肺炎疫情国际领导人峰会。传染病是人类共同灾难,此次新冠肺炎有可能对全世界人民健康和生活带来重大冲击。面对全球性问题,召开主要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共同讨论解决方案是惯例。比如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在经历了“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及全球经济危机后,促成了G7会议的召开;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主要大国一致同意召开G20领导人峰会。中国为抵抗本次疫情为人类作出巨大牺牲,防控效果有目共睹。因此建议由中国倡议,通过网络系统,召集世界主要大国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召开国际领导人峰会,一方面介绍各国防控经验,研讨应对方案,完善国际卫生合作,为不发达国家提供更多援助;另一方面要对疫情对经济金融带来的冲击作出预判,从而协调各国加强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供应链和资本市场的稳定。

当然,目前最快捷的“解药”无疑是疫苗或特效药的问世。但在此之前,中国应有维度更宽、底盘更低的预案,高度关注全球化休克产生的冲击,对就业、物价、股市、债市、产业链都要有托底政策。同时,对外继续保持防疫国际合作的谦虚姿态,有求必应,但也不必“送货上门”。对目前欧美世界的资产价格下跌,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中国企业不妨充分利用古代“平准思想”,采用“宏观对冲”做法,通过收购、抄底等方式加紧进行新一轮的全球产业链布局。

总之,在全球危机时刻,中国具有先天的体制优势。相信在这场百年大变局下,中国人继续上下齐心,精诚团结,一定能克服种种困难,安稳度过2020年这道难关。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感谢所在机构同事做出的研究贡献。)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