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mage
English
  • 中文
中文
Directory Of Year 2020, Issue 10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202010 » 黑龙江:夯实北向枢纽区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黑龙江:夯实北向枢纽区

Year:2020 Issue:10

Column: 封面故事

Author: 撰文/乔榛

Release Date:2020-10-01

Page: 18-21

Full Text:  

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的最北端,地处中国对北开放的最前沿。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此考察时,要求黑龙江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发挥地缘优势,注重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战略对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黑龙江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提出了“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的发展定位。2019年,随着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和挂牌建设,黑龙江省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基础进一步夯实。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虽然给中俄两国间的贸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因疫情形成的新的国际环境,使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有了新的机会。

在中俄经贸合作中的地位显著

黑龙江省的地缘优势决定了发展对俄经贸合作关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也成为黑龙江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切入点。黑龙江省边境线长2900多公里,有15个边境口岸,与俄罗斯远东5个州区接壤。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该战略规划将哈尔滨市定位为沿边开发开放的中心城市,提升其作为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推动临空经济和高技术、国际物流、国际金融、国际商务会展、休闲旅游等高端服务业发展。2019年8月2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这是我国设立的最北贸易试验区,也是聚焦发展中俄贸易的试验区。黑龙江省对接“一带一路”、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因此有了新定位,标志着黑龙江正式承担起打造我国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枢纽的重任。

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黑龙江省构建起良好的对俄关系发展新格局。2019年上半年,位于黑龙江上的中俄首座跨界铁路大桥和首座现代化公路大桥合龙,大大加强了中俄陆路交通的畅通,黑龙江省充分发挥边境居民交往的便利条件,开展民心相通工作,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等交流合作日益深化。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每年开展近百场中俄文化交流活动,拉近了隔江相望的两国民心的距离。

对俄开展经贸合作的便利条件、政策支持和“五通”工作推进,开启了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和经济合作的新局面。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贸易最初以地方贸易和边境贸易为主。1991年,中俄两国贸易额为39亿美元,其中地方贸易和边境贸易占90%,黑龙江省的地缘优势在这个时期的对俄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2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总额18.93亿美元,到2007年超过了100亿美元,在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俄贸易包括黑龙江省对俄贸易不仅没有下降,而且逆势增长,这表明,中俄贸易具有较强的抗击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引发的风险能力。随着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窗口进一步打开,特别是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会,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规模到2019年更是超过了190亿美元,成为黑龙江省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主要依托。

疫情后对俄经贸合作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黑龙江省发展对俄经贸合作关系良好的格局,既源自我国扩大开放的意愿,也是俄罗斯开发远东、实现向东开放的诉求。因此,黑龙江对俄经贸合作容易达成政策上的沟通,进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其他联通工作变得更加顺畅。如在1988年开始启动的中俄黑龙江公路大桥建设,一度进展缓慢,而随着俄罗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东移,以及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走向深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在中俄黑龙江大桥建设中也得以体现。在1992年以来的中俄贸易发展历程中,受外在冲击的影响相对较小,两国贸易在外在冲击下表现出了逆势增长。此次疫情暴发后,总体上依然表现出中俄经贸关系抗风险性强的特点。2020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受疫情的影响,进出口额同比下降了6.3%,其中,出口下降了6.2%,进口下降了6.4%,其中,对俄贸易同比下降了5.6%,出口下降了6%,进口下降了5.3%。这意味着,中国对俄贸易略好于整个对外贸易情况。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在2020年上半年总体表现欠佳,进口下降明显,但出口却保持了正增长,这主要是疫情下对口岸进出严格管控所致。

从贸易结构来看,未来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潜力巨大。首先,疫情后黑龙江对俄经贸合作会有明显增长。疫情只是按下了暂停键,未来黑龙江省对俄进口会随着疫情放缓得到快速恢复,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向黑龙江省的出口是有刚性的,可替代性较弱。

第二,疫情后黑龙江对俄经贸合作会有新空间。疫情对国际原有的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这对于有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中俄两国来说,会产生替代效应,并向中俄两国提供经贸合作的新空间。

第三,疫情后黑龙江将获得更多“一带一路”建设机会。今年上半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较去年同期下跌了4.14%,跌幅比对外贸易整体跌幅低了2.2个百分点。在这种背景下潜力巨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特殊地位的中俄贸易自然发展,而有着中俄贸易前沿窗口地位的黑龙江对俄贸易也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发挥枢纽地位,把握新机会

尽管黑龙江对俄贸易具备很大的经贸合作空间,但无论是过去经贸合作过程中的曲折经验,还是经贸合作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都要求必须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措施,推动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具有的潜在活力得以充分释放。

第一,把握好“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机会,深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疫情中的“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趋势及疫情后可预测的“一带一路”发展前景,都表明“一带一路”建设是未来国际经贸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谋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是黑龙江省构建新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立足点。因此,做好规划、找到突破口和参与路径,是黑龙江省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会,进一步开拓对俄经贸合作的前提性工作。

第二,把握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开拓对俄经贸合作的新领域。构建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将推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这既是新挑战,也蕴含新机遇。黑龙江省不仅需要在国内大循环中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而且需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找到切入点,在对俄经贸合作中开拓内外循环新的增长点。

第三,把握建设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机会,提升黑龙江对外开放开发的能力。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其目的是要建设好对北开放的窗口,重点在于扩大和深化对俄经贸合作。下一步,黑龙江省应通过创新机制、优化环境、聚集高效能市场主体,推动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以及中俄两国贸易达到更大规模和更高水平。

(乔榛: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案例 科技创新为中俄合作增添新动力

撰文/本刊记者 郑煦

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2020年、2021年举办中俄科技创新年,这是中俄两国首次举办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家年。该计划实施活动超过1000项,充分体现了中俄科技创新合作的巨大潜力。

高、新、尖合作加强

中俄政府间的科技合作缘来已久。黑龙江与俄罗斯的经贸科技合作最早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料显示,当年苏联援建了150个项目,其中有22个涉及国民经济各领域的项目落地黑龙江。进入21世纪后,双方逐渐有了主要的技术协作方向,在国家级项目进行的同时,中俄科研单位、高校以及民营企业之间也在构建合作关系。

近年来,科技创新合作不仅逐渐成为“一带一路”的闪亮新名片,也成为中俄关系提质升级的新亮点,为双方技术交流、项目合作、联合开发、产业融合等方面增添新动能。黑龙江省立足地缘优势,同俄罗斯建立了稳固的合作渠道,并不断加强彼此科技创新合作。特别是2015年成立的哈尔滨新区,正逐渐成为中国开展对俄科技合作的窗口和前沿,在国际研发及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等环节取得成效。

2019年6月,中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哈尔滨新区正式揭牌成立,落户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华融科技公司供图)

2019年6月,中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哈尔滨新区正式揭牌成立,落户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华融科技公司供图)

新技术蓬勃发展,新人才涌动不息,新产业集聚孵育,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哈尔滨新区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立足地缘和人文优势,哈尔滨新区不断提升其对俄合作承载功能,加快俄罗斯高新技术成果引进集聚步伐,促进俄罗斯科技优势与当地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助力黑龙江对俄科技合作迈上新台阶。如今,这里集聚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25户,它们成为对俄合作的活跃因素,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一批新的重要成果。

多领域成果丰硕

“在新区政策的扶持下,我们的人才和技术交流等项目都已取得显著成效。”在位于哈尔滨新区的黑龙江华融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科技公司”),该公司执行董事长李国伟告诉记者。

华融科技公司隶属于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由中俄企业共同投资设立。自2017年5月成立以来,该公司借助俄罗斯在数学、化工、材料等基础科研方面世界领先的地位,促进两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科技交流、合作和产业化,致力于促进先进科技、生物萃取、功能食品、绿色环保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研发、成果转化等,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了多个中俄科技交流项目。

科技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华融科技公司引进国内外专业人才作为智库团队,成员包括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学协会会长特斯瓦尔.阿斯兰院士、莫斯科物理化学与电化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巴乌林·弗拉基米尔、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律专家朱南平、中国食品技术学会常务理事韩建春等,还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合作,为其引进一批外国专家。

医疗技术引进是华融公司重点业务领域之一。研究表明,在多种癌症治疗手段中,核医疗技术疗效明显,而在这种尖端技术方面,俄罗斯处于世界前列。2018年,华融科技公司与俄门捷列夫化学学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核医疗技术研发项目,并进口俄罗斯用于核医疗的核元素萃取设备,为未来中国进一步利用核元素进行肿瘤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等提供了良好条件。

“目前只有核医学技术才能在重大疾病早期,最大程度地做出精确诊断并极大提高治愈率。”俄罗斯核材料领域专家亚历山大·乌瓦罗夫介绍,“核医学的前景广阔,俄中两国在该领域的技术交流非常有价值。”

推动中俄两国农业合作也是华融科技公司的发展重点。华融科技公司与黑龙江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计划共同开展农作物育种、栽培以及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促进两国农业科技成果独家转化。

科技创新提升与突破离不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搭建的科技创新平台。截至2019年,黑龙江省累计建设科技创新基地730多家。2019年6月16日,“中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哈尔滨新区正式揭牌成立,落户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付强介绍:“该基地将立足中俄两国在人才、技术、地缘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促进中俄两国在多个领域开展对接与合作,为中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平台及服务。”

重视法律风险防范

根据黑龙江省科技厅数据,2015年至2019年,黑龙江省累计新注册成立科技企业超3万家,国际交流日益增多,高新技术成果不断落地,推动黑龙江振兴发展。

谈到对俄合作项目中的问题与挑战时,李国伟认为,由于缺乏专业的中介机构与咨询评估机构,中国企业在开展国际项目交流时偶尔会遇到障碍,甚至有些项目只有在实施过程中才暴露出法律风险,因此,提高法律前置性作用尤为重要。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黑龙江省对俄投资合作规模的扩大,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俄投资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对此,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朱南平强调,在海外投资的公民、法人需要慎重研判对俄投资合作法律主体的选择,把当地的风俗习惯、法律条文梳理清楚,强化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在项目出现问题时,要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律金诚同达律所高级合伙人刘微指出,标的技术相关风险是企业防范的核心风险。“企业需要留意交付技术不完整和不具备技术实施条件(需要特殊设备配合)的情况,确保合同中有完整性和可实施性保证条款,同时要求技术许可方有一定比例的货币出资。”刘微表示,还有部分技术属于涉外市场禁入技术,国外禁止出口技术需要参考由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40个成员国联合签署的《瓦森纳协定》,而我国禁止或限制进口技术需要参考《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政策。此外,跨国科技合作避免不了产生产权或知识产权纠纷,需要专业的中介机构从中协调,为双方合作提供便利。

业内专家认为,对中俄间科技合作提供法律保护,会为中俄进一步合作增强互信带来保障,同时也将为即将走出去的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74